电热炮利用电加热产生高温等离子体来推进弹丸,其原理与古代蒸汽炮类似。重连炮本质上是线圈炮的一种。 唯一的区别在于线圈的布置。
1.电磁炮弹丸
除非在太空中使用,否则轨道炮射弹需要在空中飞行直到击中目标。
根据空气阻力公式:

一般情况下:
我们一起可以看到
也就是说,弹丸单位冲程的动能损失似乎与其速度无关,只与其特征迎风面积有关。 但实际上,跨越音障后,特征迎风面积随着速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。
显然,要减少弹丸的动能损失,必须选择高密度的材料。
另外,除了电热枪不需要弹丸的电磁性能外,线圈枪和轨道炮都要求弹丸具有较高的导电性。 因此,电磁炮弹可分为一体式和分体式。
集成弹丸本身就是一个导体。 为了兼顾导电性要求和高密度要求,最理想的材料是金或银,其次是铜。
分离的弹丸离开“炮体”后,高密度弹丸与低密度环形导体(助推炮弹壳)分离。 其中,导电材料要求导电率高、重量轻以及必要的强度。
最理想的导体是高度有序的石墨烯或碳纳米管,最理想的弹体材料是铱铂合金。 然而,10公斤的铱金和铂金的价格却高达数百万元!
经济上更现实的导体材料是高强度铝,弹丸是钨或贫铀。
有人说,使用所谓的“毁伤元件”是一种非导电材料,会降低弹丸的导电性和密度,使弹丸难以达到高速。 该材料仅适用于火炮或低速电磁炮发射。
还有人说金属底座可以用来发射非金属弹丸或制导部件。 同样的原理也适用:非金属射弹和制导部件会降低电导率和密度。 只有基础才能加速,本身就很难达到高速,更别说推动其他东西了。
2、发射装置
线圈枪的发射线圈采用水冷铜线圈。 线圈本身没有技术含量(也就是说没有改进的空间)。 更多的研发重点集中在如何增加瞬间大功率高频电流。 轨道炮的弹道一直被各国保密(保密的原因可能是害怕被复制,也可能是想看后来者掉进同一个坑)。 轨道需要让弹丸以至少每秒3公里的速度移动,并维持大电流供应。 现阶段,很难想象有一种材料能够承受它。
电磁炮确实可以均匀加速,但如果要用10m左右长的“炮管”将弹丸加速到2500m/s,根据2as=v^2,计算出a=/2/10=,即也就是说,它需要达到 /s^2 的加速度,只有剧烈的大爆炸才能达到。 当20公斤的弹丸高速发射时,弹丸所受的总力为F=ma==牛顿。 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,弹丸也会对线圈施加牛顿力。 这个力必须由线圈、支撑件等组合起来。承受就相当于承受非常猛烈的爆炸的冲击力。 可想而知,需要多少巨大的支撑部件才能承受。
看看那些发射2公斤弹丸的电磁炮的测试视频。 它们发射时也是雷电和“烟雾”,速度只有1400m/s。 他们只是近距离射击目标。
3. 启动准备工作
电磁炮的电磁推进装置必然比传统火炮的笨重,因此军用电磁炮很可能会采用传统火炮作为前置推进。 另外,为了避免枪内弹丸高速运动产生冲击波,射击前枪内会充入低密度、高温的氢气或蒸汽,这会延迟连发。
电磁炮弹的动能越大,杀伤力就越强。 现代巨型大炮的动能可达400MJ,并且有爆炸部件以增加杀伤力。 然而,巨型大炮由于体积太大而被淘汰。 电磁炮没有爆炸部分,而且有几十个MJ,所以确实没有太大意义。
根据v=at计算出t=2500/=0.008秒,弹丸飞出炮管仅需0.008秒。
若枪口动能为20MJ,根据W=Pt,计算出发射功率P=/0.008=。 三峡大型水轮机装机容量仅为70kW,需要4台机组。 这是不现实的。 只有大电容才能缓慢储存电力,然后快速释放。 因此,在启动之前你必须花时间给电容器充电。 给大容量电容器充满电是相当耗时的。
3. 范围和精度
电磁炮弹丸的动能在稠密的大气中迅速衰减。 弹丸单位冲程的动能损失与其动能成正比,与迎风面积的平方根成反比。 对于特定密度和形状的弹头,迎风面积的平方根与弹丸质量成正比。 与平方根成正比。 也就是说,如果初始动能不变,弹头缩小7/8,则初速度必须加倍才能获得相同的射程。 10公斤弹丸在第一宇宙速度下的射程约为100公里(速度衰减到穿甲弹的水平,可以击伤排水量万吨的战舰,但不会使其消音)。 事实上,天宫一号的初始速度达到了第一宇宙速度。 当掉落时,大部分都会被烧毁。
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越短,任何时刻动能与大气的偏差就越小。 然而,枪内弹丸的加速度受到助推器壳体导电性能的限制。 要提高初速度,增加枪长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加枪长。 然而巨型大炮由于过于笨重且不灵活,早已被淘汰。 初速低于每秒2公里的弹丸是没有意义的。 这个速度足以形成黑色屏障,使其难以有效传输引导信号。
即使存在能够承受大加速度、突破通信制导的制导系统,成本也极其高昂。 同时会占用弹头空间,降低弹头密度,增加阻力。 而且,制导电子元件很可能在发射过程中被极强的电磁场破坏。 因此,高速电磁炮只能发射金属块,无法设置制导部件。
合理的武器级电磁炮安装很可能是无制导的。 由于电磁炮的初速度是可控的,因此其初速度可以比传统火炮的初速度更加精确。 然而,大气扰动造成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。 另外,速度太高,膛线设置困难。 不旋转的炮弹被击中10公里外后就不知道转向哪里了。
4. 应用领域和目标技术
计划中,电磁炮主要用于攻击战斗机以及拦截弹道导弹和续航导弹。 需要配备超高精度相控阵雷达、超高分辨率红外/可见光相机阵列、目标特征识别AI系统、气相雷达(观测大气情况便于计算阻力和风偏),超级计算机。
不过电磁炮发射时的超强电磁释放也是一个缺陷,相当于向敌人发出信号:我在这里! 电磁炮的天敌可能是:超高分辨率红外/可见光相机阵列+目标特征识别AI系统。 不同的是,这里的系统用于识别电磁炮发射平台信息,并根据弹丸轨迹推断平台位置和参数。 导弹因此可以锁定电磁炮系统,无人机战斗机甚至可以躲避炮弹。
有人说,电磁炮是用于太空战争的。 太空中不存在灰尘和天气问题。 使用定向能武器(比如激光炮)不是更好吗? 而且,将弹丸移入太空的成本非常昂贵。 发射时的后坐力会改变电磁炮的姿态,这就需要燃料来改变轨道或调整姿态。 虽然弹丸在真空中运行,但仍然会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。 例如,如果向前发射,它就会被移动到太空中。 使用大炮,射弹可能会绕地球一圈并从后面击中自己。 激光炮则不存在这些问题。
电磁炮值得继续研究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黄金弹头,可以逐步研究。 然而,它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强大。 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,会是尴尬的。 与其愚弄中国人民,把资源花在没有希望的项目上,不如集中更多的资源来研制高空可见的飞机发动机、核潜艇、先进导弹、芯片等?
“实践是检验科学的唯一真理!” 有国家于1901年研制出电磁炮原型机,但经过数百年的研发,一直没有投入实际使用。 由此可见,这东西不具备强大的生命力。 纵观人类历史,枪取代了弓弩,汽车取代了马车,电脑取代了笔和纸……这些东西哪一个不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,很快就会变得实用呢? 只能说,留给电磁炮的时间不多了! 只有实现室温超导、可控核聚变等突破,电磁炮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。 不过,激光炮、定向能武器等未来武器的研发不会停止!
(来源:硅基生物学)
标题:电磁炮利用电磁力(洛仑兹力)沿发射炮弹的武器
链接:https://www.yaowan8090.com/news/xydt/3040.html
版权:文章转载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