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年时间,她带孩子参观了67个展览,这种方式比看推荐书收获更多。
很多妈妈都觉得带孩子去博物馆太难了!孩子无法理解,也无法自己处理。最终一家三口郁闷地回到家。
本期介绍的专家妈妈——媛媛的妈妈,三年带媛媛参观了67个展览/博物馆。
亲子观展期间,媛媛妈妈和媛媛经历了不愉快的分手,如今又共同成长。每次展览都给她和媛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他们收获了很多在课本和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。获得乐趣。
3年带孩子看了67个展
博物馆/展览参观记录
我和媛媛加入亲子娱乐大家庭后,就开始有目的地参观展览/博览会。手机记录的时间定格在2016年12月25日,当时我参观了——十三行博物馆。
统计显示,从2017年到2019年8月,三年间,媛媛共参加了67次个展。
除了省市内的博物馆,我们每年安排家庭旅游时,也会有意识地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和展览,比如国内的北京、内蒙古、台湾,国外的新加坡、沙巴等。
怎么和孩子一起爱上博物馆/展览?
01 观展前给孩子制造悬念
媛媛观看展览时
关于看展前的准备,我觉得还是非常重要的。在去看展览之前,家长应该知道会发生什么,并学会适当制造一些悬念。
比如,每次展会之前,我都会先了解一下展会的信息。例如,有些展览正在多个城市巡回展出。巡演过程中,其他城市的画面和观众的感受都可以成为我的灵感。
另外,我也会思考孩子可能对哪些部分感兴趣,在聊天时,我会不经意地向他们提及与展览相关的有趣点,这会引起他们的兴趣。
就像我以前看埃及展的时候,因为埃及的神太多了,我自己也会很困惑,所以我就想到教他们画简笔画。简单的图画很简单,但是不同神的头上都会有一些图案,然后他们手里会拿着不同的法宝,以此来区分各个埃及神灵,然后贴上他们的名字,然后告诉他们有关各种神的事情。关系、起源、法力,我觉得这个还挺好玩的。
我们还会为孩子们提前准备一些与展览相关的书籍、绘本、漫画、纪录片等。
例如,在观看南越王博物馆的庞贝展览之前,他们也会被要求观看BBC的《庞贝的最后一天》。此前,省博览会的古埃及展也会找到一些有趣的漫画供他们了解。
例如,在之前的省博物馆四川古蜀珍宝展上,我们也发现四川博物馆有一个冶炼青铜面具的小程序和小游戏。我们一起比赛,比一比谁能做出更高分的青铜面具。
我不会刻意告诉孩子我想带他们看什么展览,但我会用平常的沟通和互动方式给他们做准备。
当他们真正去展厅的时候,我想他们就会明白的。而他们也会有意识地寻找自己提前埋下的问题的答案。我觉得这个效果还是蛮不错的。
02 给孩子布置一个观展小任务
媛媛一边看贝壳展一边做笔记
至于观展时的指导,还是要结合现场看到的一些东西,因地制宜。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布置一些小任务。
比如说你可能看到一个甲骨文,也许我会请大家来一场甲骨文和现代文字的较量。当我们去看粉丝展时,我们可能会互相竞争。她和她姐姐有个比赛,我们三个人一起比赛,看谁能说出更多的扇形等等,类似这些小动作。
还可以设计一些寻宝清单,让他们去现场寻找;或者你可以预设一些展品的位置,让他们找到它们;或者读完后让他们讲一些思维导图和其他小技巧。方法,找到之后还可以有一些小奖励,这些都是他们满意的形式。
03 以儿童为主体引导展览
我觉得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现场还是需要不同的指导。
对于媛媛这个11岁的大孩子,我更愿意让她自己去探索,以后我们才能互相交流、互动。
两姐妹观看展览
至于小一点的孩子,六岁多了,我就充当她的小朋友,一起去发现。
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画展,我带他们去看了陈永强的画展。展览的主题是花,我就拿了一个笔记本,对姐姐说,我们学画画吧。让我们一起画一朵“母花”和一朵“宝宝花”。所以这次展览我们每一幅画都看得很仔细,孩子们也可以坐在地上安静、快乐地画画。
我姐姐很高兴得到了她想要的东西,因为她也喜欢画画和艺术的东西,而且我没有我看着她,所以她可以自己看她喜欢的东西。我觉得我们三个人当时的心情都挺好的。
说到观展过程中的引导,我认为主要是根据孩子自身的主体进行引导。不要强加大人的意志,让她自己探索。
04 善于运用展览工具
还有就是要善于利用展厅里的一些有用的工具,比如语音导览、视频、互动游戏,甚至还有一些可以让参观者拍照、盖章的展板。事实上,你真的不需要去那里。错过。
比如我看《解密中国山水画》这个展览的时候,很多孩子坐在地上看老师在视频中示范如何用笔、如何上色,还有国画示范。他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。
还有一个类似于埃及展览中的动画视频,教如何制作木乃伊。我在家看了很多遍。我看的时候有点毛骨悚然。事实证明,木乃伊必须砸碎头才能做到这一点。但我想他们心里留下的痕迹一定比墙上的文字更深,也会被记住得更牢。
因此,观展过程中的引导要依靠现场工具。这是我的建议。
05 在展览中多提出一些可以开拓孩子思维的问题。
我曾经用标准答案问孩子一些问题,比如展览中图片的介绍,我想测试一下孩子们是否看过,是否记住了。这也是很多家长的通病。
但孩子们确实不喜欢那种直接的知识灌输。
家长可以提出问题,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,可以打开孩子的思路。家长提问、孩子回答的过程,也是家长与孩子自我成长、自我学习的过程。
例如,当你去参观一个艺术展览时,你可以问,你认为艺术家画这幅画时在想什么,或者你认为古人为什么会想到在这个盘子上画这个图案?如果是你,你会怎么画;
或者看看这个青铜器皿。妈妈不知道龙的眼睛在哪里,龙的脚在哪里。你见过吗?请帮我看一下。
诸如此类的问题只是随机问题。问题不在于孩子们能给出什么样的答案,或者答案是否正确。这只是你和现场孩子们的一种互动,就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,鼓励他们。说出你的真实想法。
06 蹲下并与孩子保持同一高度
看展览真的没有老少之分。关键在于父母的引导,或者说他们有什么样的目的。
在展览中,父母的视角与孩子的视角确实不同。我们要学会蹲下来,站到和他们一样的高度。
例如,如果你的孩子六岁,那么你实际上是一个六岁的母亲和父亲。如果你的孩子十岁或三岁,你实际上是一个十岁的母亲或父亲。母亲。
就像孩子的视角一样,你一定能在展览中找到孩子感兴趣的共同交流和共同语言,或者你自己的。
孩子不爱看展览怎么办?“家长不要把博物馆当成另一个考场。”
很多家长参观展览的目的只有一个:让孩子看展、学习知识。我早期也有过同样的想法,这也是我的一次失败经历。
当时我只会想,在展览现场,孩子们如何按照顺序仔细地了解展品,然后他们也会思考,他们会向我提问并热烈讨论等等。
但实际结果确实令我失望。其实,孩子只是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,看一眼十行字,应付一下,然后他们就不会知道你是否告诉了他们最重要的事情,比如家里的宝贝。事实上,在他们眼里可能根本不感兴趣。
那时我会很生气,严厉批评他们。我当时就想,我是来看你的,我是认真看的,你却是在玩,太不合适了。所以我在看展览的时候,就会关注他们,密切关注他们。可以想象,最终会挫伤孩子们对展览/博物馆的热情,让他们有被排斥的感觉。
后来我自我分析发现,在我原来的岗位上,我只是一个陪孩子看展览的督导员,而博物馆却成了孩子们的另一个考场。孩子们已经承受着很大的学习压力。如果强迫他们去博物馆学习知识,他们会很不高兴。
现在我自己对孩子们参观展览的立场和目的并不是真正的学习知识,而是让他们去探索、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,觉得好玩、有趣。事实上,这次旅行并不会白费。这也是我参观博物馆、展览时最简单的想法。
看展发生有趣印象深刻的事“粑粑的牙刷和古埃及的牙刷一样开叉的~”
我们去展会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,比如省博览会上的埃及展。我记得去埃及展之前,我会和他们一起做很多准备工作,我会看相关的绘本、短视频、电影等。看完展览一天,电视台正在播放电影《:010》 -30000。媛媛看到后突然问我电影里的红海是不是埃及的地方。他们会立即建立联系。
另外,姐姐还看到了古埃及的一幅壁画,里面有类似牙刷的东西。当时感觉很穿越。姐姐看到后说,这和她爸爸的牙刷一样,都是两端的,因为她爸爸刷牙后很快就把牙刷取下来了。牙刷用来刷牙,她咧着嘴笑。
亲子看展的收获“看展的过程就像拼拼图一样”
观展的过程真的就像拼拼图一样。拼图游戏在于将其拼凑在一起的过程。每次参观展会我们收获的可能是一个小点,也可能是一小部分。我们也会遇到孩子们不喜欢看的展览,但这真的没有关系。也许当时他们找不到那块拼图,但过了那个时候,当孩子们长大后,他们就会对生命的开始有自己的体验和理解。也许在某个时候他们会发现一些美妙的联系并开始感兴趣并喜欢它。
带孩子看展览时要放松,因为当你看的展览多了,你就会慢慢地创造出自己的世界。这个过程可能不会很快,但是你会感到非常幸福和满足。
去博物馆其实不仅仅是为了学习,更是为了玩得开心、玩得开心。
在这个过程中,圆圆和其他人,包括我自己,收获的是自己建立起来的丰富的内心和多元的视角,以及推论出自己的思维。
另外,因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,所以不会听从别人的说法。看了很多关于国宝的展览,我想他们会对人文、对国家产生自己的感受。
对于孩子们来说,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陪伴他们观看展览时留下的温馨回忆。
这是我们参观展会的一些收获和成长。现在我也会开始尝试让孩子参与参观展览前的准备工作,比如设计一些参观路线,设计参观路线,收集展品信息,甚至一些展品介绍的写作等等,这些都是改进和改进。儿童观看展览的变化。
推荐的一些博物馆
在选择展览/博物馆时,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来选择自己喜欢的。例如,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,他们可能对自然界中的动物等科目更感兴趣,所以我们可以去看更多关于自然科学主题的展览。